聯系我們
座機:027-87580888
手機:18971233215
傳真:027-87580883
郵箱:didareneng@163.com
地址: 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號中國地質大學校內(武漢)
化探知識
化探野外快速分析測試技術發展概述
文章來源:地大熱能 發布作者: 發表時間:2021-11-04 14:22:57瀏覽次數:1415
化探所用的野外(現場)快速分析測試技術,先于地球化學探礦技術的誕生而產生,隨地球化學探礦技術的發展而發展。開始,它只是勘查地球化學家補充肉眼觀察的一種手段;經過50多年的發展,現已成為化探異常檢查、異常追蹤、異常解釋及化探詳查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。回顧西方國家地球化學探礦(化探)技術的發展歷程,可以看出,化探野外(現場)快速分析測試技術,對勘查地球化學(地球化學探礦)的創立、發展有舉足輕重的作用。
20世紀30年代中到40年代初,光譜分析技術的崛起,推動了北歐化探方法的發展,促成了蘇聯化探方法的誕生(霍克斯HE等著,謝學錦譯,1974)。20世紀40年代末期,經典著作《微跡金屬比色測定》(Sandell E B,1944) -書的出版,對歐美化探技術的產生及后續發展影響極大。由于比色分析法比較簡單,易于掌握,一些成礦金屬元素(離子或絡合物)與特殊的有機染料生成專屬性很強的有色配合物,在一定濃度范圍內,元素的濃度與顏色深度成正比(光度測定中的朗伯一比爾定律),色階鮮明,且可用肉眼估算金屬元素的含量(目視方法)。因此,此書一問世,便受到美國地調所化探專家的重視,他們立即研制銅、鋅等元素的野外比色分析方法。1949年,美國地調所地球化學探礦室成立僅一年,Hawkes與Lakin用雙硫腙比色法在田納西州找到殘積土下的鋅礦。19so年,Lovering T s、Huff L c和Almond H發表了在亞利桑那州San Manual用地球化學方法尋我銅礦的論文(Fletcher w K,1981)。這種利用比色分析法找礦的地球化學方法,立即受到中國地學工作者謝學錦與徐邦梁的重視,他們在閱讀上述論文后,也開始研制雙硫腙測定銅的野外比色分析方法,并于1951年在安徽月山進行了中國首次地球化學探礦試驗(謝學錦,徐邦梁,1953)。從此,中國的化探技術,作為一種找礦方法迅速興起,并逐步發展成為地球化學的一個重要應用學科分支——勘查地球化學。
中國化探的野外(現場)快速分析測試技術,大約經歷過以下幾個發展階段:
1) 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,誕生、發展了以冷提取比色技術為主的野外快速分析測試技術,帶動了中國化探技術的迅速興起和發展。
2) 20世紀70年代末期,我國開展用地球化學方法尋找金礦,稍后又實施了規模巨大的區域化探全國掃面計劃,由于需要對發現的大量金等元素的化探異常進行檢查、評 價,使以測定金元素為代表的野外(現場)快速分析測試技術得到空前的發展,既研制、開發了行之有效的比色分析方法,又研制了便攜式X熒光光譜儀及相應的分析方法。
3) 20世紀90年代,伴隨區域化探掃面、金礦化探的深入和認識的深化,為適應準確解釋異常成因、追蹤異常源的需要,化探野外(現場)快速分析測試技術進入了發展野外多元素(特別是有關指示元素)測試方法的時期。
4) 21世紀初期開始的新一輪地質大調查,要求野外快速分析測試技術向輕便、實用、簡單、微量、痕量、多元素方向發展,在開發普遍適用的野外多元素快速測試方法技術的同時,研制在特殊景觀區使用的簡易快速的近似定量、半定量方法技術。野外快速分析測試技術進入了一個儀器與化學方法百花齊放、群相爭艷的發展時期。
20世紀30年代中到40年代初,光譜分析技術的崛起,推動了北歐化探方法的發展,促成了蘇聯化探方法的誕生(霍克斯HE等著,謝學錦譯,1974)。20世紀40年代末期,經典著作《微跡金屬比色測定》(Sandell E B,1944) -書的出版,對歐美化探技術的產生及后續發展影響極大。由于比色分析法比較簡單,易于掌握,一些成礦金屬元素(離子或絡合物)與特殊的有機染料生成專屬性很強的有色配合物,在一定濃度范圍內,元素的濃度與顏色深度成正比(光度測定中的朗伯一比爾定律),色階鮮明,且可用肉眼估算金屬元素的含量(目視方法)。因此,此書一問世,便受到美國地調所化探專家的重視,他們立即研制銅、鋅等元素的野外比色分析方法。1949年,美國地調所地球化學探礦室成立僅一年,Hawkes與Lakin用雙硫腙比色法在田納西州找到殘積土下的鋅礦。19so年,Lovering T s、Huff L c和Almond H發表了在亞利桑那州San Manual用地球化學方法尋我銅礦的論文(Fletcher w K,1981)。這種利用比色分析法找礦的地球化學方法,立即受到中國地學工作者謝學錦與徐邦梁的重視,他們在閱讀上述論文后,也開始研制雙硫腙測定銅的野外比色分析方法,并于1951年在安徽月山進行了中國首次地球化學探礦試驗(謝學錦,徐邦梁,1953)。從此,中國的化探技術,作為一種找礦方法迅速興起,并逐步發展成為地球化學的一個重要應用學科分支——勘查地球化學。
中國化探的野外(現場)快速分析測試技術,大約經歷過以下幾個發展階段:
1) 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,誕生、發展了以冷提取比色技術為主的野外快速分析測試技術,帶動了中國化探技術的迅速興起和發展。
2) 20世紀70年代末期,我國開展用地球化學方法尋找金礦,稍后又實施了規模巨大的區域化探全國掃面計劃,由于需要對發現的大量金等元素的化探異常進行檢查、評 價,使以測定金元素為代表的野外(現場)快速分析測試技術得到空前的發展,既研制、開發了行之有效的比色分析方法,又研制了便攜式X熒光光譜儀及相應的分析方法。
3) 20世紀90年代,伴隨區域化探掃面、金礦化探的深入和認識的深化,為適應準確解釋異常成因、追蹤異常源的需要,化探野外(現場)快速分析測試技術進入了發展野外多元素(特別是有關指示元素)測試方法的時期。
4) 21世紀初期開始的新一輪地質大調查,要求野外快速分析測試技術向輕便、實用、簡單、微量、痕量、多元素方向發展,在開發普遍適用的野外多元素快速測試方法技術的同時,研制在特殊景觀區使用的簡易快速的近似定量、半定量方法技術。野外快速分析測試技術進入了一個儀器與化學方法百花齊放、群相爭艷的發展時期。
上一篇 > 中國勘查地球化學教育工作的初創期(1957~1966年)
下一篇 > 野外化探快速分析方法技術展望